成功者都是实干家
东华禅寺方丈万行禅师养正堂开示
学佛如果没有正确的见地,听谁说都有道理,听魔说更有道理。因为魔更巧言令色,别有用心的语言听起来更悦耳动听。
相反,真正有用的话不一定是好话,不一定动听。所以古人说“忠言逆耳”。可是好多人就喜欢听好话。什么时候你能超越耳根眼根,也就有主张主见了。
成功的人都不是靠讲,而是靠实干
成功的人都不是靠讲,而是靠实干。因为语言是虚的,讲的话不落地,是起不了用的。只有付诸行动,落到实处,才能起用,才有真实的意义。
做事一定要有方案,制定的方案一定要能落实,如果你的方案具有60%的可实施性和操作性,这个方案就算是成功的。
一个实干的人策划的方案,可以实施到80%到90%。不是实干的人策划的方案,可能连60%都达不到。一个成功的人和一个不成功的人所出的方案,成功率有很大的差别。
就像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去听成功学,而给这些企业家上课的讲师并不是成功的企业家一样。
为什么有那么多不是企业家的人给企业家开培训班呢?为什么成功的企业家又愿意出高昂的培训费去听他们的课呢?为什么会有这种似乎不符合逻辑的现象存在呢?
成功的企业家去听不是企业家的人讲课,但绝不会按他们所讲的去做。往往讲课的人说东,成功的人便往西悟出了一番道理,找到了一道门。
他们是听课受到启发才悟出一套管理方法,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。如果没有这些课程,他们也悟不到那些方法。他们会听讲师所讲的方案是否具有操作性,能否落地。
而那些讲师从未在商场上实战过,为什么能给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呢?佛门里说:“依文解义,三世诸佛喊冤。”他们所讲的正确吗?具有操作性吗?现在在中国的市场上,都是不成功的人给成功的人上课,为什么他们的课会有那么大的市场?
为什么那些企业家会成功?因为他整天在“战场”上操练。为什么你没有成功?因为你一直坐在教室里“操练”。所以你在理论上圆融无碍,就像企业家在商场上实战圆融无碍一样。
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,如果你没有理论,就不能把经验很好地传递给你的中层管理人员和下一代。在商场上,你的直觉会告诉你这样做是对的。但是,要把你的经营方法、理念传递给你的第二代、第三代,培养后继人才,没有理论是不行的。
一个企业家一旦成功,他需要的不仅是资金和市场,更需要理论。所以很多企业家愿意花几万,甚至几十万去北大、清华等大学进修,或者上一些成功学或高级管理课程,弥补他们理论上的不足。
出家人也是如此,尽管你掌握了用功方法,有了禅定功夫,但是,如果你没有一套理论,或者在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,你就不能很准确地把你的方法表达出来,传授给他人。
理论和实践任何时候都是有距离的。当然,能表达出来的都是有为法,真正的心法是表达不出来的。
作为出家人,我经常强调,一个是吃嘴巴这碗饭,一个是吃腿子这碗饭。只有吃这两碗饭才受人尊重。为什么古人那么崇敬出家人?因为出家人知识广博,多才多艺,充满智慧,能指导世间人。世间人接触到出家人,听出家人讲法往往很震撼,很受益。
可是现在的出家人,尤其是汉地的出家人,物质条件太好了,心都放在物质上了,所以不会放下身心去研究佛学,开发精神领域。而藏传佛教的出家人很清贫,物质匮乏,他们的心只有转向精神领域。
一个人只有进入了精神世界,才可能不被物质所转。
慧就是用,用就是慧
在我们做事时,体现了一个“用”字,这个“用”把我们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。说得好不如做得好,关键时刻不是看我们怎么说,而是看我们怎么做。
所以,佛教千强调万强调,就是强调一个“用”字,落在一个“慧”字上,慧就是用,用就是慧。有时候我们的方案听起来很圆满,但是,如果按这个方案去实施,结果往往一塌糊涂四不像。
学佛和做人一样,要去做,去尝试,光想是不会有结果的。不要怕做错事,做任何事都是要付出代价和成本的。一个人贪生怕死,主宰不了自己的身心,想在精神领域有所开发,思想上有所提升,那是不可能的。
你连自己的身体都支配不了,天气一热就不想做事,天气一冷就躺在被窝里不想动,你如何支配你的心灵?
有的人,尤其是学佛圈子里的人,你说一句,他会回你十句,他整个心都用在怎么反驳你上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内心脆弱。
一个人的承受力不是体现在他对的时候,而是体现在他错的时候。实际上对与错都需要承受,人在成功的时候往往更容易昏了头。
但是,凡夫俗子都是被自我左右,有几个能突破自我,跳出自我看问题呢?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否肮脏,是否混沌,欲望是否强烈,承受力是否强,你们说如何鉴别?
我看到一种现象,就是讲课的人向听众提问,听众都不回答。这是对讲师最大的不尊重。听众应该与讲师互动,配合讲师。
为什么听众不回答呢?因为好面子,怕自己讲错了丢面子。一个一事无成的人,一个普通的凡夫,他没什么好安自己的心,所以就特别好面子。
而成功的人都不好面子,因为他们的面子被伤过很多次,丢了很多次,他们学会了务实不务虚,已经超越了面子,可以不顾面子。他们需要的是实惠,不会去维护这个虚而不实的面子,不会为了面子而活着。
只有我们没有成功的人,面子从没被伤过的人,才那么爱面子,那么放不下面子。因为我们内在没什么东西可以维护,唯一能维护的只有面子。就像有钱人从不怕人说他穷,穷人最怕人说他穷一样。
一个人想得到别人的尊重,想出人头地成为人上人,必须有过人之处,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,就是我刚才讲的,要么你会说,要么你会做,而且你说的做的还要得到行家的认可。
一个人的力量用在说上,做的力量就会减弱;同样,一个人的力量用在做上,说的力量也会减弱。就像我们的力量用在左手,右手的力量就会减弱;用在右手,左手的力量也会减弱一样。如果你把力量平均分配给左右手,它们就各占一半。
我们必须学会随时把两只手的力量用在一只手上,也必须学会随时把一只手的力量分给两只手,而且做到瞬间分开,瞬间合一。
在这个世间,做任何事都与时间相关,一件事过了它特定的时间,再做就没有意义了。成功都是在瞬间,而时间不会为你停留。
有的人活一世相当于常人活一百世,因为他一辈子所做的事,相当于常人一百辈子所做的事。多数人活着都如同行尸走肉。
所以禅宗有一句话,“拖僵尸的是谁?”为什么要拖着一具僵尸呢?你这具躯壳能起用,就不是僵尸了;不能起用,就是僵尸。工具就是这样,发挥了它的功用就有价值,否则就是一堆废物。
你想得再多,说得再多,交给你的事没做成,或者没做到位,你怎么解释都没有意义。你把事情做出来,什么都不用说,一切尽在不言中。
有一种人一出手就直指要害,一步到位,不需要第二步、第三步。而有一种人生来就务虚不务实,一出手就与目标偏离。
一个心力强大的人不会做一件事,他会全力以赴地去学习、研究、实践,从不会到会到精通,结果做得非常好,非常成功。
而一个心力薄弱的人不会做一件事,就自动放弃了。事情只要用心去做,哪有学不会的呢?我们学佛的人应该把“不会”变成一种动力。
宗教场所是社会各界人士、各个阶层都会来的地方,是人流量最大,交流最频繁,信息最丰富的地方。但是很多人以为宗教场所是信息最闭塞的地方,出家人什么都不懂。
一个人管不住自己的口,就容易说是非,收集别人的业障。学佛的人应该把心用在学习和充实自己上。如果用心学习,用心修行,怎么可能收集别人的业障呢?你的注意力都放在别人身上,不注意自己,怎么会进步?
一个修行人不需要刻意维护自己的形象,你把事情做成了,你所做的事有价值有意义,你的形象自然就高大了。
我经常告诉一些信徒,你要是想出家,你在社会上玩转了,赚钱了,升官了,再来出家,那才有意义。你在社会上折腾了很多年,是个商人没赚到钱,是个从政的没当上官,最后你说你“看破、放下”了,我是不会相信的。你从来都没有拥有过,怎么可能看破放下?
人与人之间的智商是没多大差别的。你们别以为我多闭了几年关,多读了几年书,我的智商就比你们高。实际上没有差别,唯一的差别是,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停地做事,待人接物,我接触的人与事比你们多一点,阅历比你们深一点,所以我的知识比你们丰富一点,做事比你们老练一点。
就像唱歌一样,你经常唱,自然就唱得老练一些。你的嗓音再好,从来不唱,一开口就跑调了。你们说我说话的声音很好听,实际上我一开口唱歌就跑调。
古人有机会做事,都是带着感恩的心态。可是现在学佛的人,事情一来就抱怨。就是为了自己的一日三餐,你也应该做事啊,何况我们还有信仰!可是出家人个个都自由散漫,都是想着自己的事。所以我说我们只是一个团伙,还不是一个团队。
团队是什么概念?团伙是什么概念?各有各的想法和理论,各打各的小算盘,各怀鬼胎,这就是团伙。团队是万众一心,无论多少人,都是一颗心,一个理念。
信教就是要先爱国,学佛就是要先做人,修道就是要先发心,就是要奉献。东华禅寺就是靠这个家风,这个理念让大家万众一心。
你来到东华禅寺,能接受东华家风,并按这三句话去做,我就把你顶在头;你接受不了东华家风,就不要待在东华禅寺破坏我们的和合。
每个公司每个寺庙都有自己的文化,比如说清华的校训是“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”,这就是他们的灵魂,他们把“德”放在第一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