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功

2019
08/21
08:25
评论

东华禅寺方丈万行禅师养正堂开示


东华禅寺的定位是禅宗道场,禅宗道场有两个基本要求,如果这两点你做不到,你是没办法修禅的:首先你要吃得少,每顿饭只能吃六七分饱,吃饱了没办法打坐,胃胀坐不住,会昏沉;第二你要睡得少,保持在五个小时以内。睡多了会昏沉,一昏沉,觉照功夫就断掉了。


就像烧开水一样,要一直把它烧开,才能熄火。如果水还没有烧开,只烧到七八十度就熄火,下次再烧还要从头来。所以过去禅堂里的禅师们不仅睡得少,有的几乎是不睡觉,就打个盹,打盹的时候,心还在用功。


10.jpg


坐禅坐得多的人,身体消耗的热量相对也会多一些,肚皮上的脂肪全部燃烧掉了,再加上饮食很严谨、很清淡,所以修禅的人相对都比较瘦,但瘦得很有精神,一说话底气特别足,声音很洪亮。因为长期静坐,气都沉下去了,一说话,气是从丹田里冲上来的,显得特别有底气。


大家能来到东华禅寺参加禅修班,说明你们没有忘记回家的路。我们生命的源头不是在地球。佛家把地球称为娑婆世界,娑婆世界也叫堪忍,意思是在地球上你必须忍受种种的苦。


当初我们从源头自告奋勇地来到地球,是带着神圣的使命来的,也可以说是发心来净化娑婆世界,引领众生回归的,同时它又会产生一种力量,能提升我们内在的品质。


学佛就是把自己奉献出来服务众生,而奉献需要发心,当你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自己,而是为了众生时,你就超越了。


人在红尘中因为种种繁杂的事务太多了,往往把自己的主业也给忘掉了。什么是主业?回归源头才是我们的主业。我们应该经常思考:我是谁?我是从哪里来的?最后我要到哪里去?


我看在座的真正做事业的没几个,都是在做事。什么是事业?为国为民,不仅仅是自己需要的才叫事业。但做事业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,每个人的因缘都不同。如果你没有机缘做事业,也不要抱怨,不要渴望一定要做事业。


每个人无量劫以前所发的善心不同。你把你的事情做好了,给别人创造一个做事业的机会,你就已经在做功德了。做功德有各种形式,给别人钱财是功德,给别人机会和力所能及的帮助也是功德。


大根机的人,不需要引导,他自己就能悟到、意识到,主动去做;中根机的人,需要引导,但不需要管理;下根机的人,那就需要督导、鞭策了。其实就管理而言,管已经是下下策了,上策是引导。


所以为什么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三界导师呢?他就是引导三界众生的。佛教从来都是引导众生向善、要有责任心、要有忘我奉献的精神。我们学佛,就是学习释迦牟尼佛无私忘我的精神,学习他担当起普度众生的责任心。


在佛教里,只有罗汉才有放下走开这一说。为什么?罗汉没有责任心,没有奉献精神,没有忘我的精神,他的力量也小。力量小是因为心胸器量小,所以他就放下了。而菩萨是从来没有放下的,永远都是挑着走。菩萨若是放下了,大家就辛苦了。所以罗汉的境界与菩萨的境界是没法比的。


如果你真的懂佛的理念,无论你做人还是做事都会非常成功。因为释迦牟尼佛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。他是一个太子,想改变当时印度战乱的局面,从根上彻底消灭战争,希望国家和谐太平,所以就出家修行。后来他悟道了,就通过传播佛法来感化众生、教化众生、度化众生。当时印度周边的国家也迅速采用了佛的理念来治国安邦。


中国也是印度的邻国,印度的成就者一看中国是一个有大乘气象的地方——中国人善根深厚,是大根基,很契合佛教的大乘精神。什么是大乘精神?通俗地讲,就是能利益无量众生的精神。所以当时印度的成就者们就来到中国传播佛法。


从东汉开始,佛法就传到了中国。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几个黄金时代,每一个黄金时代都把佛教当作国教。现在国家领导人对佛教的高度认可,所以才有了今天宗教开放的局面。


若是在八十年代、九十年代初,你说你是信佛的,人家会说你是迷信。现在不同了,大家会对你高看一眼,觉得你有信仰,有道德底线。这也说明中国人的整体意识提升了,心胸、器量、境界、格局都上了一个高的台阶。


佛教兴盛,出来传教的传教士也特别多,但是一多就乱了,鱼龙混杂,导致有些信徒对佛教以及其他宗教产生了偏见,失去了信心。


其实宗教的教徒首先是人,佛教徒是学佛的人,基督徒是学神的人,伊斯兰教徒是学主的人。他们毕竟不是佛,不是神,不是主,他们还没有达到佛的境界、神的境界、主的境界,身上还有很多凡夫的无明。所以,你不能因为对佛教徒失望而对佛失望,信其他宗教的也是如此。


修行的方法很多,有的信徒专心念佛,有的专注参禅打坐,有的持咒观想,有的结手印,还有一部分信徒天天研究教理……总体来说,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方法,大家都在修行。


我认为,作为在家居士,是不需要像我们传教士一样研究那么多经论的。我们出家人要传教,需要传播佛教的知识,所以必须研究经论,而你们作为居士、信徒,想开智慧、了生死,就要把身体锻炼好,把工作做好,把家庭建设好,至于经论,你们只需要加以了解就行了。你们应该把精力用在修禅定修心上,用在实践上。


可是现在有好多科班出身的法师,他们不是实修实证出来的,只会讲理论,所以也要求信徒和他们一样研究经论,这样就搞偏差了。我们佛教内部称这种法师为学者型、教授型的法师,他们不是实修型的。


法师和禅师是有根本区别的,法师是讲法的,禅师是引领大家实修实证的,禅师很少讲理论,讲的都是自己实证之后的心得体会,是自己走进去又走出来的实证经验。


你要是选择老师,就应该选择实修实证的。如果你选择了搞理论研究的法师,他只会教你理论,无非是让你在口才方面有所增强,但在实修方面,你还是感受不到如何修进去,如何走出来。


在释迦牟尼佛讲法之前是没有经论的,经律论都是释迦牟尼佛修行开悟之后,所讲的法的结集。释迦牟尼佛开悟以后,天天带着弟子们打坐,给他们讲法,讲的都是他实修的感悟、心得和经验。


佛灭度后,弟子们通过结集把他讲的法用文字记录下来,流传到今天就成了经典。如果你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也实修实证,走进去再走出来,你也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感悟,你所讲的也是经。


DSC_9404.jpg


经的意思就是路,是大成就者走过的路,留下的经验。如果你没有实修,只是研究经典文字,就会越来越飘。所以你们能选择参加禅修班,说明你们的方向选对了。也许在座的有的人并没有认识到其中的区别,只是歪打正着地来到这里,但歪打正着也说明你有这个福报、有这个善根,你过去种什么因现在就结什么果。


为什么有的人一学佛,遇到的启蒙老师就是实修实证的,而有的人发心修行,遇到的却是半桶水、只有三脚猫功夫的启蒙老师,或是玩文字游戏的老师呢?这也是自己以往种下的因所结的果。


做事能很快成就的人,他知道自己的主业,知道自己的目标,一路走来,再多其他机会他都不会去看、不会去碰。因为他知道,每一个机会都会分散他的力量,让他偏离主业。


就拿我来讲,我有很多徒弟是做生意的,他们经常向我提供发财的机会,我只要参与,随便就能赚个几十万。可是我知道我的主业不是干这个的,我的目标是做一个样板和尚,将来能成佛。我不会让这些看起来很有诱惑力的机会分散我的力量,影响我的主业。


我们不要被沿途风光所迷惑,一个人的精力有限,机会再多再好,只会分散你的精力,让你的心四分五裂,最终达不到你立定的目标。


刚才我听了一下介绍,在座的都是过了四十岁的人。四十岁以前我们还玩得起,折腾得起,摔得起。四十岁之前都是在做加法——只要有机会我就干。四十岁一过,再好的机会,只要不是你的主业你就不能干,因为你的精力不够了。四十岁以后要做减法,你只做一个主业,再加一个副业,这个副业是你的爱好,这样你才能做得轻松,才容易成功。否则,副业太多太杂了,会把你的主业也变成副业,哪一业你都没办法成功。


你有了主业,如果没有一个副业,你的生活品质也会下降。但是你的副业必须是用来辅助你的主业,用来调心,让你放松的。如果副业和主业相违背,比如我是一个和尚,如果我的副业是打麻将或者喝酒,那我就完了,我的主业肯定不会成功。我的副业可以是写字、画画或者弹琴,它们完全可以辅助我的主业。所以选择副业有时候比选择主业还重要。


宗教信仰是人类进化、文明繁荣的一个标志。我所说的宗教信仰是广义的,并不是一定要信什么神、信什么教。如果你对某种思想理论很认可,你把它当作一种信仰,把自己的身心提升到一个高度,其实这也意味着你的灵魂有了一个落脚点,有了归宿。


我们完全可以把西方极乐世界用现代名词来解释,它就是一个高纬度的空间。你信佛,就意味着你的心与佛相应了,你的心自然就与佛的那个纬度空间对接了。


如何与佛的纬度空间对接呢?把眼睛关闭,不要向外看;把耳朵关闭,不要向外听;把心也收回来,不想外面的事,全部往内看——这时候你会发现,你内在佛性的大千世界全部打开了!


大根机的人,到任何一个地方,自然就会与所在的环境合拍,也就是与这个团队和它的教义融为一体。


禅堂的规矩就是老祖宗留下的拍子,我们通过这个拍子,把你们带进道里,甚至你从道里出来,也是通过这个拍子把你带出来。


比如打坐一个小时,结束了,我们叫做“开静”,引罄叮咚一敲,就把你们从状态中带出来了。如何把你们带进去呢?板子当当一响,就把你们带进状态了。如此这般反复练习,等你们掌握了这套方法,回到家里,你们就不用引罄、钟板了,眼睛一闭,一冥想,就能进入状态了。


在静坐之前再给自己一个暗示:坐一个小时、二个小时或三个小时,时间一到,你自然就出状态了。


不是在寺院这几天你在修道,离开寺院就把它抛诸脑后,忘得一干二净。禅堂里的静修是帮助大家把方法掌握熟练了,回去之后,再把它复制到工作中、生活中,把静中的状态复制到动中。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你都能用这种理念来做事,你就是在道中。

关键词: 万行禅师 禅语